简光洲:1973年生,南昌大学新闻学硕士,2003年入职《东方早报》,历任东方早报大都会新闻部、中国新闻特稿部记者。2008年9月11日,《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刊发,简光洲首次在报道中提出点出"三鹿"的名字,间接挽救了无数婴儿的生命。简光洲凭借该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事后许多网友评价他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
简光洲:第一个点出了“三鹿”的名字
5年过去了,中国的乳业仍未恢复元气,导致这样一个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东方早报记者简光洲的一篇揭露性报道。
2008年9月11日,《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报道顺利刊发,这也是国内第一篇在报道中明确提出"三鹿"名字的报道,随即震惊国内。这一天,也被人称为中国的"9.11",而简光洲也因此被有些人称为中国乳业的"灭绝师太",但更多的中国妈妈却把他称为"中国的良心"。
在硬撑了一天后,9月11日晚,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召回声明,宣布召回8月6日以前出厂的部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三鹿奶粉,当时市场上大约有700吨。
写出《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报道的记者是简光洲。
事实上,简光洲不是患肾病婴儿的第一个报道者,此前全国多地有媒体早就报道过多次。为什么简光洲的报道产生了如此 大的影响?因为当说到三鹿时,之前的媒体用的都是"某企业",而简光洲则直接点出了"某企业"的名字——三鹿。
仅仅一个名字的差别,变化则翻天覆地。
据简光洲描述,自己在采访"三鹿"奶粉事件的过程中,内心面临着巨大的矛盾,"一边可能面对‘三鹿’公司的责难,另外一边是孩子们脆弱的生命"。 在简光洲内心的天平中,做人的良知替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他决定点出"三鹿"的名字。
五年过去了,当再度提及当年的选择,简光洲没有犹豫,他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毫无疑问我一定还会说出真相"。
直到今天,简光洲仍然能够清晰地描述他在医院采访时见到患病婴儿的情景:在医院里,不到一岁的小孩被推到手术室里,门外等候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家人在外面嚎啕大哭。"那种感觉真像生死离别。"痛苦的心情至今仍深深地烙在简光洲的心里。
而刊发那篇著名报道的前夜也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2008年9月10日,记者简光洲辗转难眠,反复想象着第二天报道刊发后的情形。
他清楚地知道,报道刊发后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如果报道失实,我明天很可能不会再回到这个位置上来"。
当时"三鹿"奶粉声名在外,占市场约18%的份额,神七航天员指定专用奶,又是国产品牌,简光洲内心的挣扎可想而知。简光洲在博客的博文中也曾提到,当年在搜索"三鹿"奶粉的资料时也对"三鹿"颇有好感和信任度,正因如此,他
更怕因为自己一篇可能错误的报道给这家优秀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报道上版时,我脑子里晃动的都是第二天三鹿公司气势凶凶地打电话指责记者的不负责任、并要把记者告上法庭的景象。"简光洲深知,做不实报道的记者"下场都很惨"。
因此交完稿件后走在回家路上再折返报社,让编辑在标题中标明"不排除为假冒的三鹿奶粉"。
在后来刊发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他行文严谨,并且对于"三鹿"公司强调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回应也尽数摘用。另外,在标题中,也没有确认婴儿肾病的具体原因,只是用了"疑"这样的字。"报道只是提出质疑,但没有下结论。从逻辑上说,我这篇报道是没有问题的。而且我在写作过程中也非常谨慎。"简光洲事后回忆。
即使已经这样谨慎小心,他还是无法安然入睡,因为他明白这篇报道可能带来的震撼。在紧张与忐忑中,简光洲迎来了9月11日。
此后,"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中国奶制品行业地震,"三鹿"这个发展了五十余年的民族品牌轰然倒塌。按说,作为事件的揭发人,简光洲应该高兴。然而,在接受采访时,简光洲却说:"我没有丝毫地兴奋,而是有着诸多的悲伤。"
简光洲悲伤,对于今日的媒体来说,他们要政治家办报,更要企业化经营,所有人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却还要想尽办法迎合受众的口味,拉来企业广告,在夹缝中求得生存。
简光洲悲伤,对于今天的记者来说,"铁肩担道义,辣笔著文章"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怕早已被市场化大潮与各种新闻禁锢消磨得所剩无几,动不动就坐上被告席的他们在强势的企业面前,只不过是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小记"。
简光洲更悲伤,对于今天的新闻人来说,没有一部《新闻法》来制衡各方的权力。既需要他们履行监督义务,这势必会得罪一些高官或纳税大户,却又不保护他们的人身权益,将他们赤裸裸地暴露在权威之下……
2012年8月28日,简光洲宣布辞去《东方早报》的记者职务。这天也是她女儿的一岁生日,或许是记者微薄收入让他作出转行的决定,或许是职业的环境与规划让他感觉"理想已死"。简光洲的转行让很多新闻人为之婉惜,但更多的人是为之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谈到转行,简光洲说,"最好的青春献给了伟大的新闻事业,我不会为此感到后悔"。
曾经,在四川"5.12"大地震的采访中,简光洲冒着生命危险试图进入震中采访,当还差60公里时,他也曾胆怯过,但为了不给记者这个职业留下遗憾,他还是冒险进入了震中。
曾经,在三鹿奶粉的报道中,简光洲有过自我保护的内心挣扎,但是为了让有一天,能骄傲地对女儿说,"父亲没有因为利益和懦弱而放弃说出真话的勇气",他秉笔直书写出了"三鹿"两字。
"作记者时,很多时候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相,当你离开这个行业去观察这个社会时,发现你离真想还非常地遥远"。谈及转行后的感受,简光洲说,他的理想是通过更多的人生体验,更加深入的观察,希望有一天能写出类似于美国威廉·曼彻斯特写的《光荣与梦想》一样记录这个波澜壮阔时代的伟大作品。
"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简光洲在多次的演讲中,喜欢用尼采的话来结束他的演讲,"人生有时可以妥协,但永远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简光洲,正在用另一种人生体验,去实现他记录时代的伟大梦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