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当前激烈的媒介竞争中,报纸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困则思变,来自行业报纸和地市党报的编辑记者们一直在认真思考着如何求新求变求发展的课题,今日特刊出三位报业人士的文章,希望他们的思考对报业同行能有所启迪。
孙燕勤
在传媒领域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面前,综合实力上原本就处于劣势的行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既面临更大的生存危机,也预示着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报遭遇“围追堵截”
改革开放后,行业报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是近年来,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报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在原有传媒格局下,行业报的生存环境本就不太理想。一是综合类报刊加速扩张,与行业报争抢读者,行业报因在实力和影响力上远不及综合类报刊,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二是行业报间的竞争加剧,一些行业报在城市强势媒体多、发展难度大的情况下,纷纷转向农村,集中争抢农村市场。三是报纸拓展市场能力不强。作为行业兴办的报纸,往往处于封闭式、内循环的办报状态,造成内容与读者、与市场联系不紧密。
在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的今天,行业报能否在夹缝中生存,变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在传统媒体普遍遭遇冲击的情况下,行业报的生存危机更加凸显。一方面,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传播路径、传播规模、传播效果上的优势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行业报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传播成本比传统报业大大降低,行业报原有的发行渠道优势趋于弱化。
转型中探求生存之路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前传媒领域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传统媒体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革新图存必须跨过的一道槛。行业报如果能及早走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将可视为发展的一个良机。
新媒体有着充分开放、充分竞争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的很多内容又取自传统媒体,这让原本发行渠道单一、开拓市场实力欠佳的行业报,在充分利用市场上成熟的技术、平台、渠道、手段基础上,有望拥有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当然,行业报要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首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对媒体管理、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按照互联网的方式去思考和谋划。如要从读者观念转变为用户观念,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有即时传播的理念,讲求时效,抢抓先机;要充分运用互动传播的优势,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其次要有优势互补的意识。新媒体虽然有技术优势、渠道优势、受众优势、传播优势,但与行业报等传统媒体相比,其在队伍建设、信息权威性、内容深广度等方面仍显不足,且很难在短期内弥补,而行业报等传统媒体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内容优势、品牌优势,因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交融互动、优势互补显得非常重要。最后要有定位意识。行业报在转型升级,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虽然视野更开阔了,发展空间也更大了,但同样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彰显自己的特色,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借力使力提升竞争力
行业报在实践媒体融合发展中,不仅要有信心和决心,还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不仅要有清晰的思路和目标,还要有具体的方案和措施。要充分调研,分析形势、分析市场、分析自身,进一步优选方案,切忌简单化、程式化、盲目化。
借力发展,赢得传播先机。目前,大多数行业报在网络技术的研发应用、升级维护上非常滞后,甚至一些小型的行业报社还没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这势必影响行业报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从行业报的实力来看,要引进这方面人才,短期内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又不现实。因此,行业报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领域已经成熟的技术、平台,积极发展官方微博、微信和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在提升传播力上争取主动,以渠道制胜,尽力缩短与传统强势媒体在新媒体上的发展差距,从而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内容为王,强化特色优势。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始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全媒体时代,在强调技术引领和驱动的同时,更加需要内容支持,以内容赢得发展优势。行业报是传媒领域推进分众化传播的产物,以其权威性、指导性、知识性、服务性见长,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内容的专业性、可读性,使其更贴近受众、更吸引受众。可以根据媒体的专业优势和受众的需要,对宣传内容以专刊、专版的形式进行细分,同时将这些内容向新媒体输送,并增加互动性,实现精准传播。还可以把读者资料和需求数据化,分门别类创建读者数据库,深入做好这篇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服务文章。
人才为先,增强发展后劲。行业报虽然比综合类报刊在人才储备上略有逊色,但相较新兴媒体,在新闻内容产品生产上的人才总体来看要更丰富。行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一方面要建立统一的人才管理体系,将报纸的采编人才向新媒体进行输送;另一方面要优化人才结构,加大新媒体开发和管理等方面人才的引进力度,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未来,传媒领域人才会更趋向于双向流动,从而更有利于媒体的融合发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