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职场人,正在谋划提前退休

原标题:这届职场人,正在谋划提前退休

工作还是FIRE,这是一个问题

作者|胡言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总有人替你寻衅滋事。

最近,一则00后小伙伴工作一年仲裁4家公司、告倒闭两家的传奇事迹在社交网络里疯传。

笑声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人表达出对于职场的厌恶情绪:它或来自于内卷的办公室氛围,或来自于对职场PUA的抗争,或来自于内心深处对「好生活」的向往。

对内卷的批评,正在从言语层面的控诉,变成行动层面的抵抗。

「不想卷了」

压在职场人头顶的大山,已经完完全全由内卷所占据。

去年9月,智联招聘发布《职场人企业文化认知调研报告》。其中一项数据引发广泛关注:42.2%的职场人表示所在企业「内卷严重」,31.0%和30.1%的职场人分别在工作中有过「惟领导命令是从」「存在裙带关系」的不快经历。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之于内卷,都是被动选择的结果。

Moka目前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移动互联网营销服务平台,主要业务为服务大厂,实现用户增长。他向1号表示,自己公司里的内卷,更多的是为了做好项目而卷,而不是那种工作氛围类似「宫心计」式的卷。「明明是两天可设置为ddl的事情,但是大家卷成需要1天内就拿到结果,这种情况下,你不得不参与内卷的过程,无法逃离」。

所以,Moka目前的工作强度远远超过了996。「日常加班到11、12点是常态,周末晚上10点,一群人还在飞书相遇写工作计划,无奈」。

而除了因工作被迫内卷,也会因为领导而被动卷入

Sophie去年刚从一家传统媒体离职,而她离职的主要原因,正是直系领导为了自己的升职,不断将工作摊派给整个团队。「其实领导为了表现自己,我也能理解。但当他尝试把所有的变本加厉变成理所当然时,就让人难以忍受」。

Sophie表示,与自己的情况相似,她所了解的从事传统媒体工作的离职者,大多因为不堪领导对自己的PUA。「尤其是那些四五十岁左右的领导层,很多人还残留着浓厚的『衙门思维』,似乎你是他的手下就理所应当照顾到他的方方面面」。

而那些年轻的继位者,也很快从原来批判职场文化的角度,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领导真是一个奇怪的物种。原本一些很正常的同事,一旦升职,便开始『生活不能自理』了,所有的工作都开始摆起来架子」。

而在内卷氛围之外,导致许多职场人感受「心累」的来源则是一种「系统性不作为」的工作状态。

Moomin在一家位于一线城市的手机大厂任职,有着令人羡慕的薪酬。但谈及工作状态,她本能的第一反应便是无力感。

一方面,这种无力感来源于对自己从事职业意义性的怀疑:「这个行业本身是卷的、恶性竞争的状态,谈不上有什么真正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无力感来自于每一项工作的推动过程十分拧巴:「经常会遇到各种战略变动、流程变革、换老板、调定位,一个产品有七八个老板要搞定,却没有人负责和终结问题」。

在Moomin看来,自己现在的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任何的成就感,只有对自己身心的损耗。

身处地产行业的Dorothy表达了类似的感受。

「我非常讨厌公司的这句口头禅:『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城市都有着不同的起点,同样也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如果只看结果,那其实是一种懒政,是把所有的责任与压力全都转嫁给员工。好比跳水,运动员落水一瞬间水花各不相同,但他们所做的动作都有不同的难度系数。而在职场里,没有人会去评定工作的难度系数,这就会造成业绩好坏全凭是否运气好能够分到一个好的项目」。

「不想卷了」,这句简单的话语,已经成为广大打工人发自肺腑的心声。

正是在反内卷的大众情绪之下,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开始进入大众视域,那便是FIRE生活。

作为舶来品的「FIRE生活」

何为FIRE生活?

1992年,《Your Money or Your Life》一书里作者第一次提出了FIRE的概念。「FIRE」的全称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意即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而对「何为FIRE生活」的理解焦点,在于财务自由的标准。

在呼唤逃离内卷的时代,「FIRE生活」一经出现,便收获了广泛的拥趸。以豆瓣小组「FIRE生活」为例,目前加入小组的成员已达21万。

图片来源:豆瓣

目前公认的FIRE标准,主要有两个:个人需要攒够足以支撑年支出25倍的资产,并且依靠4%的年化理财收益保障生活。

这个标准面临很多争议,暂且不考虑一个人能够幸运地规避股市、基金等「大坑」,持续维持年化4%的被动理财收入,就25倍年支出资产这一标准,就已经能够断绝许多潜在FIRE人群的幻想了。所以,对FIRE标准的不同理解逐渐演化出胖FIRE、瘦FIRE、咖啡师FIRE等不同概念。

就连对FIRE生活讨论最多的豆瓣,也逐渐分化出不同的FIRE小组,譬如「FIRE生活(穷版)」的建立,便始于「组长」在看到一篇关于FIRE的帖子后顿觉在广义的FIRE之下,「世界的参差」没有减少一丝一毫,「只是感觉跟咱确实不是一个世界,那就分开,大家各自安好」。

图片来源:豆瓣

当然,一种更加中和的看法是,只要「被动收入大于或等于开销,提早不用单纯为赚钱而在工作中浪费时间精力或降低幸福感」便可视为达到了FIRE的标准。

实际上,真正将FIRE或者职业意义上的提前退休作为奋斗目标年轻人无疑还是少数,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的是对人生的「提前布局」。

「我想在35岁存够300-500万,然后去大厂或者国企养老」。

在Moka说出自己的想法后,1号最直接的反应是惊讶。毕竟,在如今的媒体环境里,我们看到的故事大多以「逃离大厂」为书写蓝本。在通常的逻辑里,35岁不正是大厂er被大面积淘汰的年龄线,如何能够在此时加入大厂养老呢?

对此,Moka这样向1号解释,内卷的状态下,目前公司的工作强度其实比大厂更高,「大厂现在的作息,相比我们来说确实算养老了」。

Moka告诉1号,自己最早开始谋划职业生涯,始于去一家炙手可热的大厂实习的第一天。「我本身属于『早有预谋』型。从我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想开始谋划提前躺平了。毕竟,去互联网就是为了挣快钱」。

刚刚研究生毕业的Richard则是另一种谋划的类型。手握几个offer的他,最终放弃了进入游戏公司,而是选择继续读博深造。

「我本身不是一个佛系而是上进的人,我会为了达到我的目标而竭尽全力,比如我在校期间参与了很多实习,秋招获得的offer也都是较为满意的工作和岗位。只不过我现在的目标是打算找个轻松的工作,比如去一个不那么卷的高校教书这种」。

在Richard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怀揣着「上岸」希望的普通人的内心侧写:

「现在多努力,然后舒服一辈子」。

追问「好生活」

「我对于自己是否提早退休到没有强烈的目标,但现在有一个强烈的想法:就是在40岁以后,去做自己认为开心的事,而不再把钱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谈及未来规划时,Moomin告诉1号,她特别认同一个观点:现代职场,其实是一个高级的奴隶制。

因此,面对这个「理性的牢笼」,她认为自己终有一天会选择逃离。尽管在她看来,自己虽然还没有找到所谓开心的事是什么,但她并不介意这一点。「毕竟,绝大多数人都只知道不喜欢现在的事情,但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是什么」。

Sophie从传统媒体离职后,决定成为一名家庭主妇。

只不过在她看来,家庭主妇的生活同样可以视为一种工作节奏,「接送孩子、做家务、看书、运动、炒股,其实在家也是一种相对充实和忙碌的节奏,一天很容易被塞满。重要的是你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判定,而不是因他人的指摘而产生自我怀疑」。

Light平日里在同行和员工眼里,是一位标准印象里雷厉风行的职场女性。但她告诉1号,自己真正打算在40岁以后所立志从事的职业,是成为一名作家。

「我对我想思考的主题都已经选择好了,我想去写一个乌托邦小说。很多人认为乌托邦是一个听起来飘渺的概念,但是,对美好乌托邦远景的追求,恰恰经常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力。因此,我希望我的文字也能带给读者这样的力量」。

而在豆瓣,除了FIRE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用户也热衷于分享那些能够给生活带来积极改变、促成积极心态的生活碎片。

在「默默努力的中年人」小组里,「39岁决定重新踏入校区,重启人生」、「经历离异,人到中年但也在努力感知小确幸」。

图片来源:豆瓣

而那些无法下定决心步入FIRE生活的人,退而求其次会选择以career break(职业间隔年)去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图片来源:豆瓣

FIRE是理想,但好生活并不遥远。在1号看来,不论是我们常说的Z世代,还是已经成为社会中坚力量的80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认真、审慎地从个体视角出发,思考何为「好生活」这一人生命题。

尽管你或许认为这种变化极其微弱,但只有产生思想的裂缝,才能让行动具备在间隙里产生的可能。

就像Light在她自己的个人公众号里所写的那样:

「所有人生活于大时代,但我会更加主动地打理自己的小日子」。

文中Dorothy、Light、Moka、Moomin、Richard、Sophie皆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