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心文化乡村专题:民间戏曲艺术——柳子戏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原标题:国心文化乡村专题:民间戏曲艺术——柳子戏的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

前言

戏曲爱好者都知道,中国戏曲有所谓南昆、北弋、东柳、西梆之分。东柳即柳子戏,虽原出山东,但柳子即小调儿或者小曲之意,故而把一般以民歌小曲作为戏曲唱腔之处剧种都称为柳子戏。柳子戏主要由俗曲和柳子两部分组成。俗曲部分比重较大,现存的200多个传统剧目中,由俗曲联成的约占二分之一。

正文

柳子戏的学术价值

研究明清时期的戏曲音乐:在柳子戏600余支曲牌中,绝大部分曲牌结构严谨规范,曲调行腔委婉,曲牌过门完整齐备,调式丰富多变,风格各异;尤其是慢三眼节奏的曲牌,它加上唱词即为唱腔曲牌,不加演唱又是结构完整的器乐曲牌;而且它有异于其他剧种的摹拟唱腔的音乐旋律、结构,这自成体系、自呈面貌的音乐结构形式,对研究明清时期的戏曲音乐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参考借鉴价值。

研究民族音乐:柳子戏音乐对研究中国北方戏曲、元代散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柳子戏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持久的借鉴作用。

 柳子戏的实用价值

受到现代人喜爱:柳子戏音乐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它的鉴赏价值得到现代人的认同与喜爱。如1998年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音乐会上的开场唢呐独奏曲,就是源于柳子戏音乐曲牌《一枝花》。 柳子戏传统剧目《玩会跳船》中的音乐已被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录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音乐教材中。

柳子戏音乐对兄弟剧种音乐的影响:梅兰芳在《东柳重青》一文中说“……京剧里有一出《小上坟》,大家说是‘柳子腔’,用笛子伴奏,唱词七字成文”; 台北新剧团2004年移植改编柳子戏《孙安动本》,排出《孙安进京》在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 中国京剧院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移植柳子戏《孙安动本》,李和曾扮演孙安,并成功演出;黑龙江京剧院移植的柳子戏《孙安动本》做为剧院的保留剧目长年上演;中国歌剧舞剧院排演《红嫂》曾吸收过柳子戏音乐素材;吕剧,黄梅戏都曾移植过柳子戏传统剧目《玩会跳船》;豫剧、秦腔也曾移植过《孙安动本》。

寓教于乐:柳子戏的剧目、表演,数百年来都起到了高台教化、寓教于乐的积极作用。它的许多剧目都充满了扶正惩恶、清正爱民、精忠报国、尊老爱幼、扶危济困、侠胆义肠、见义勇为等高风亮节,这为推动社会发展,再现山东文化精神,丰富大众娱乐生活,塑造社会人文精神,弘扬优良道德规范,均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众所周知,剧种的生存和发展,靠的就是自己“抓观众”的本事。而柳子戏终以丰富的剧目内容、委婉的声腔、新颖生动富有朝气的演出形式以及浓郁的泥土气息,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2005年,柳子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子戏的保护与传承有了妥善可靠的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