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体转型到阿里又裸辞,90后PR离职60天心路日记

原标题:从媒体转型到阿里又裸辞,90后PR离职60天心路日记

疫情反复、经济下行、企业纷纷裁员……

在不平凡的2022年,这个90后PR遵从内心,选择从大厂裸辞出走。

以下,是他从决定离职以来60天的心路日记——

我是老姜

请多关照

在前面:

是的,我从阿里离职了。

从2019年9月9日入职,到2022年5月30日离职,在这家中国最古早也是曾经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呆了差不多1000天。

借这篇文章,回顾一下我从想要离职 — 犹豫 — 决定离职离职准备 — 离职后的心路历程。讲一讲我从决定离开阿里到现在的60天,都做了什么。

也会分享我如何在这段动荡时期和情绪共处,接下来打算做些什么,你可以和我如何产生连接。

希望借此能让你重新认识我,不是挂在某个title下的我,是真正的我,完整的我。

文章会比较长,给大家个目录指引:

01 决定离开阿里的60天,我都做了什么?

PART 1 离职

PART 2 GAP

PART 3 情绪

PART 4 生活

02 致未来的自己,和同行路上的每一个你

03 写在最后

文章会比较长,给大家个目录指引:

01 决定离开阿里的60天,我都做了什么?

PART 1 离职

PART 2 GAP

PART 3 情绪

PART 4 生活

02 致未来的自己,和同行路上的每一个你

03 写在最后

01 决定离开阿里的60天

我都做了什么?

PART 1 离职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离职的时候,写了一份石墨文档,那是在4月20号,整整两个月前。

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想好是要Gap或是怎样,单纯是要做出「离职」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就不容易,原因有几个:

1.我在杭州买了房,如果离开阿里,在杭州还是比较难找到相近收入水平的工作;

2.我有固定的房贷+房租(还没交房),虽然有一定积蓄,但入不敷出的情况我能接受吗?

3.我还不知道我后面的工作要做什么,从媒体(36氪)到公关(阿里)的职业转型更像是顺从社会主流的“标准范式”,我想寻找更符合内心所好的选择,但目前还不清晰。

当然,这不是我第一次动离职的念头了,iPhone备忘录告诉我,我第一次记录下想离职,并谋划离职后的生活,是在2021年3月29日,那时我臆想了一个“30岁离职计划”,也就是2023年离职,要去做这么几件事。

那个时候还挺兴奋的,你看我的表达是,「第一次对两年后的生活产生了期待」。

因为各种原因,这个计划提前了一年。如果说最最核心的离职原因,就是「太消耗了」

我之前听过一个比喻,说一天的工作下来,「自己的精神世界像一个被连天炮火轰炸后的战场,满目疮痍」。

我用情绪曲线形容自己一天的状态:

早上起来特别不想上班,状态很down,做自己各种思想工作去上班——刚坐到工位的状态是最好的,我告诉自己要职业地对待一天的工作——然后就是各种事,无奈的、被迫的、内卷的、无法理解的——下班的时候是一天状态最差的时候,被消耗殆尽——回家后有一点自己的时间,从兴趣、关系中获得一些能量,结束一天的生活。

你也是这样吗?

当然,和一些因为工作身体出现极端情况,或者精神有抑郁症状的朋友对比,我还算幸运的。我的老板对我不错,很信赖我,也可以比较顺畅的沟通;我所在的团队还比较受重视,工作成果能被上面看到;团队氛围也还好,虽然有竞争但大家也都算正直的人。

我会出现以上状态的核心原因是,我和这份工作的不匹配。以及还有一些互联网、阿里、团队大环境的影响。

于是在前文那个「找工作」的文档上,我列下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目前这份工作哪里不能接受?

二、期待的工作,满足哪些点?以及排序

三、现有资产盘点

四、下一份工作可能的职业

五、Gap要做的事情

六、期间有可能挣点小钱的方式

七、自媒体的节奏

想清楚这些,会让我更坚定也更有底气。甚至,我写完会觉得,哇,太期待了!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离职后的选项——GAP。

PART 2 GAP

实际上,我在写第四个问题“下一份工作可能的职业“遇到了困难,我除了原来的商业科技媒体和互联网公关,我确实不知道自己能胜任市面上的什么工作。同时我也有很明确感兴趣的方向,表达创作、自媒体、公益、教育、表演、关系,我不确定下一份工作和这些能有多大的联系,但我希望人生接下来的20年是和这些关键词联系越来越强的,因为我知道我在其中的情绪和状态。

所以Gap就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项,一些时间重建自己的工作状态,花一些时间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花一些时间让自己重获“自由”。

想到这我好像从没“停下”过,学生时期就一直在往前冲,大学忙成绩忙学生会忙实习,毕了业两份主要工作都不算轻松(我是16年毕业,目前工作了6年,主要的工作履历是36氪和阿里)。

这是阿里的“校友墙”,很多毕业的同学会在上面签名。

  • 我是不是能做一些纯粹开心,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事?
  • 我是不是能更内观自己,不去理会外界的评价和喧嚣?
  • 我能否适应类似一个自由职业者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身份?
  • 我是不是能在这样生活的变化中处理好滋生的情绪?

这些,只有在Gap的时候才能知道。

以我所见,身边的朋友会在几种时候选择Gap,一种是大学期间和大学毕业,尚未进入社会的时候,去见见世界,让自己后面的选择更开阔更优化;一种就是工作5年左右,在有一定资本积累和社会阅历后,重新检视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

有很多人说我“太冒险了”。确实,今年的大环境大家也都看到了,再找工作,能否找到和在阿里薪酬水平一致的工作,我自己也没有底。

但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我觉得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的整体收入水平一定是要一直向上的吗?

2.满足你理想生活的月收入是多少?

3.你目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什么?(资源、经验、天赋、爱好、职场专业技能/通用技能等)为此你付出和牺牲了什么?

4.你的收入构成是否有调整的可能性?

5.钱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也需要Gap,才能想清楚这些。因为只有当你暂时的失去,你才能判断你究竟有多需要,知道什么对于你来说是最重要的。

知道在你的人生中,什么是可以被交换的,什么是不可割让的。

而且我觉得29岁还算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年纪,大不了回去上班呗,哈哈哈哈,没啥。

目前的计划是先Gap半年。

ps:在此感谢@邵松松的Gap Year复盘《裸辞半年心路历程:如果休息一年(Gap Year)是一个严肃的个人项目》,给了我一些参照。

PART 3 情绪

从4月20号第一次决定离职,到4月24号第一次提离职,到5月11号正式在系统里提离职,到5月30号正式离职。这中间若说没有犹豫是假的,纵使我列了很多想做的事,那些脑中迸发的兴奋、激动、快乐都是真的。

但其实你并不知道突如其来的自由对你是瓶毒药还是解药。

你也不知道你想归来时,迎接你的是满路鲜花还是一脸鄙夷。

我意识到,不确定性,会让我滋生很多情绪。

我在5月5号这天记录下了这种状态,那是我结束假期要再给老板关于离职的回复时。我写道,“我有点慌”。

  • 情绪是,我好像知道我要去向哪里,但我踏不出第一步。

  • 情绪是,我明明知道远方让我向往,但已知总是比未知要安全。

  • 情绪是,我特想跑的好快好快,但20多年的规训和顾虑无时无刻不牵绊着我。

情绪是,我好像知道我要去向哪里,但我踏不出第一步。

情绪是,我明明知道远方让我向往,但已知总是比未知要安全。

情绪是,我特想跑的好快好快,但20多年的规训和顾虑无时无刻不牵绊着我。

我接着往下写:

写下这些,让我舒服很多。

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你在害怕什么?”

和你的情绪共存吧,那是你自己的一部分。

说来有趣,写完这些,我本来打算是再在公司呆一阵,去市面上验证下自己的价值,再做打算。但假期回去上的第一天班,我就「受不了了」,第二天就跟老板提出了离职的确定想法。

我觉得值得开心的不是我坚定了离职的想法,而是我好像人生中第一次那么注重「自己的感受」。

去年我有一篇印象深刻的文章,是@洛怀 的《我什么也没干,只是在好好活着 | 和抑郁情绪共处的315天》。这个标题就令我无比震撼,那个时候我的工作状态也不好,我在即刻写下这段话:

阿里从今年起,给每个员工多了7天的陪伴假(这点公司做的确实不错),在离职时我甚至全部用完了,每一次的陪伴对象都填的是——“陪伴自己”。它一方面是体现这份工作对于我的消耗,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我对于自己感受的尊重和保护。

我原来对于工作的责任心,甚至请假对于老板的愧疚之情,都不允许我这么做。你真的只有把自我感受放到最前面,认真地对待它,才能战胜工作这么多年来社会和职场对你的规训和一些所谓的“自我要求”。

我当然不是第一次在工作中压抑自己的感受,详细拆开,有委屈、有消磨、有厌恶、有无奈......我忘了在什么时候有感而发,“我之前对他们太差了,我没有照顾好他们。”

我想我知道了,我的热情、能量、价值感,是不能被交换和割让的。

所以你看,情绪是一面镜子,你的负面情绪是再好不过的一面镜子,让你看清你自己——你还有哪些课题没有被解答。

PART 4 生活

接下来进入到一些「快乐」的部分,这60天里,我都干了什么?

简单来说12个字,「感受生活,感受热爱,感受过程」。

  • 我去西湖和一群陌生人住了5天 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晒太阳。

这部分详细记录在文章或许,你从未见过完整的自己》里。说起来还很奇妙的,我第一次去「平行大学」的时候,玩OH卡,我抽中了下面这张牌:

抽之前我对自己提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会从阿里离职?」我把这张卡牌解读为:

我站在房间内,就是现在在阿里的生活,双脚踩的很稳,可以遮风挡雨,很安全。窗外是我向往的,有云有夜色有月亮有天空有旷野。我只需轻轻一跨似乎就可以接触到外面这些美好的事物,但一脚踏出后,你也可能跌落深渊、可能被风雨侵袭、可能面对各种猜想不到的情况。

那么,我如何能跨出这一步呢?我不知道。

后面又抽出「习惯」的文字卡,我解读为:也许只能打破一些习惯,才有可能跨出这一步吧。

然后第二天我的生活就有「习惯」的打破了,4天后,我正式决定离职。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有趣。

讲回这五天,我觉得我收获最大的有两点,都是对自我观察的确认和清晰:

1.「关系」这个词对我的重要性。

我一直都觉得我对「人」感兴趣,现在我觉得可以修正为对「关系」的兴趣。想起来我一直和各种「关系」在打交道——媒体是内容和公众的关系,PR(公共关系)是公司和公众的关系,我对于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关系也特别在乎,我希望自己能对更多人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关系」。

觉察到这点的过程也特别有趣,我们有个环节,是1v1讨论「五年后理想的自己」。我对面那个朋友,提到的无论是目标、愿景、期待,都是关于自己,「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做到什么状态」「自己希望在哪几个领域有成就」...

而我,几乎都是关系。

  • 我与社会的关系——我希望能建立自己的个人影响力,通过自己的生活和所思所想影响更多人,这前提我认为要有1-2个领域上的专业性。
  • 我与伴侣的关系——我希望能拥有一段1-2年稳定的亲密关系,更好的情况是,我们有携手进入下一阶段的意愿。
  • 我与父母的关系——我希望能持续改善和父母的沟通,希望届时我们都能理解对方多一点。
  • 我与朋友的关系——我希望有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和支持、能走进内心的朋友,不需要多,不需要经常见面,但我有需求的时候,他们会在,会应答。

一些那几天对自我情绪的观察和记录

2.对「看见他人」的自我要求。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话多且密」的人,这源于我ESFP(表演型人格)的特点。并且,由于从小习惯察言观色和从业于媒体的职业习惯,我很习惯以及擅长「观察」和「判断」这件事——通过短时间和一个人的接触和观察,听他/她讲话、观察他/她的动作,便会对这个人有个大概的内心画像。

这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包括很容易讨好对方,能在较快时间内和对方熟络等等。但这样的人,是无法真正「看见他人」的。

因为内心有了「评判」。

举例来说我在共居的第一天,就会通过每个人的外貌、故事、表达、观点以及我的感受,对每个人有个潜在的“标签“。哦他是端着的,他是思想老旧的,他是内向的...大概是我的感受能力太强了,所以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受,进而由于习惯产生了「评判」。

但当5天的共居结束后,你发现第一天只是这个人一丢丢的样子,每个人都有那样丰富的内心和世界,频频让你「意想不到」。你会发现自己的肤浅和狭隘。

于是当我的目标是和更多的人产生深度的链接时,我就会知道,我要放下更多的「评判」,说的更少,认真听见别人,我有这样的能力的。

所以我把大概10年没改的微信签名改成了:「感受自己,看见他人,真诚表达,享受关系」。

希望自己能做到。

  • 我去了海拔最高4700m的稻城亚丁 没爬上去也觉得没什么。

先给大家看看我回来后剪的片子⬇️

5月30号离职,31号早上8点登上去丽江的飞机,想想都觉得酷。

丽江-香格里拉-稻城亚丁-大理,9天的行程非常紧密,看了好多这辈子第一次看到的景色:雪山、森林、松鼠、洱海,也获得了一些这辈子第一次的经历:第一次爬上4000m+,第一次高反,第一次骑马,第一次拍摄并剪辑风景类视频,第一次做占卜、第一次做扎染一做就是十来件......

我一下午的成果👆

稻城亚丁游客线的最高点是海拔4700m的五色海,爬短线(4100m)那天下来后,我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简直炸裂,吸了氧喝了葡萄糖也吃了药才好一些。当晚冷热交集也没有睡好,第二天早上状态不好,出于对自己身体的判断,我没有选择和团队一起前往。

虽然有点遗憾,但我知道自己是照顾到了自己的身体和感受,没爬上去也没有关系,此次旅行仍然收获满满。在仙乃日山下了结了近日的心病,在长途跋涉中收获了一段很好的友谊,足矣。

来看看神仙摄影师拍下的海拔4700m的景色吧:

山就在那里,湖就在那里,我们下次见。

  • 我在10天里看了4场Live演出 奢侈的不是票价而是时间与自由。

8号棱镜,9号告五人,15号八三夭,18号姜云升,我在10天内看了四场喜欢的live。我太喜欢live house的氛围了,舞台上明星的耀眼、台下粉丝的疯狂、有律动的打着节拍、令人震撼的全场大合唱,一切都太迷人了。

我偶尔会静伫在人群中,思考为什么我会享受这一切,哪怕票价很高,哪怕我也不是每首歌都会唱。我后面有个答案:

「生命力」。

而我的生活是如此需要这个玩意,无论是他人的还是自己的。

在这放一段告五人的「爱人错过」吧,感受音乐现场的生命力:

而我一个同去的朋友则表达了我的另一个感受:

过去也有因为工作、因为加班、因为聚餐、因为太多工作上的迫不得已放弃演出、放弃工作坊、放弃和朋友约饭的时刻。

我相信你也有。

什么样的生活更值得过,希望每个人都能慢慢找到答案。

  • 我参与了2次即兴工作坊和1次登台表演 找回了用尽全力的感觉。

我可能自己现在都不清楚「表演」对我意味着多大的能量。

仅有的两次登台表演的场合都是在北辰,一次是今年1月份,一次是两周前。第一次表演我扮演了一个之前做公益遇到的小男孩,讲了一个「不是每个人天生都会拥抱」的故事篇文章里也有讲这个故事:《在阿里,我写了一封长达两年的信》)。演出后,我讲道,「我已经好久没有这种想拼尽全力做好一件事的感觉了」,而这种感觉对我的生命是那么重要。

参加北辰YG杭州13期的《人生独角戏》表演👆

我还记得当时回来看录像,我对我的肢体表达特别不满意,原话大概是「简直没法看,差的太远了」。我当时的女朋友特别惊讶,她说,「我没想到你还会对一件事这么较真儿」

我也有点惊到了,可能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都是个随遇而安的人,不会对什么事儿特别苛求特别在意。但回溯我的成长历程,我一直都是一个「把事情做到100分」的人呀,是什么让我对很多事情都不在意、甚至不想做好呢?

她说,「记住这种感觉」。

辞职前夕,我负责一篇文章的投放,但在对方写完后,我立马觉得角度不对,但又找不到合适的角度。我倏地意识到,我并不是因为传播需要一个角度而去投放,只是因为投放它可以给我带来成绩,而我对「成绩」这个事,本就不在乎。

「我没有想做好这件事」,这样的感觉又出现了,而这对于我来讲太悲哀了,或许有人会让自己变得「职业」,去做好一些并不那么有热情的事。我也OK,但这不能是全部,甚至不能是大部分。

我要去寻找,那些「我很想做好的事情」,并倾尽全力。

回到两周前这次表演,真的是挑战极限,第一次排了舞蹈动作,第一次做即兴的肢体表演,第一次作为演员接受观众的鼓掌致谢,同时还要负责团队的bgm、PPT和一些后勤工作。演出前夕,我腰已经特别疼了(原谅一个老腰的不易),但还是专注地听观众的故事,并尽力地表达。

参加北辰YG杭州16期的《一人一故事》表演👆

我演出的是即兴戏剧的「一人一故事」剧场,也称Play Back,就是现场即兴演绎观众的故事。我们那期的主题是「疼痛感」,感人的细节和突破自我的部分太多了,就不放在这里细讲了,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演员的信念感和自我对作品的坚持」展现的淋漓尽致。

演完很爽,那不是简单的快乐。那种爽感很复杂,包含了自我的突破,团队配合的默契、表演的成功,被观众信任的开心,也有一种「我做到了」的喜悦吧。

后面也有很多反馈,我也会铭记在心:

嗯,记住这种感觉。

  • 我开始有规律地练习“非暴力沟通” 并进行了5次长颈鹿电话。

我是在去年10月份接触到的“非暴力沟通”,简单来说,就是在沟通过程中双方不是针对事做交流,而是就情绪和需求做交流,努力感受、询问对方的情绪和需求,而不是给予建议或是评判,更不是指责。

从5月初开始,我开始和一个同样联系非暴力沟通的伙伴固定每周通话1.5-2个小时,尽量使用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倾听彼此,给出反馈。令我收获最大的,不仅是这样的练习,更是在一次次真诚、信任、有同理心的对话中,一次又一次收获对自我的觉察。

我也会在即刻记录下这些,举个例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向妈妈推荐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希望这能改善我们的亲子关系,并在母亲节给她写了一封信。

完整版可扫码查看👆

在5月,我也运用这样的方法帮助两个朋友安抚心态和处理关系,我能感受到自己在运用一些「技法」,通过感受和询问的方式帮助对方梳理自己的情况、情绪、需求和课题。有一定的成效。

下一步是更努力地「感受」和「倾听」,毕竟「关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呀!

  • 我开始有规律的锻炼和健康饮食 瘦了13斤。

其实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时间多了,有规律舒适的运动场所,再逼一逼自己,短时间内瘦下来的难度不大。

难的是坚持几年,我感觉我是做不到哈哈哈哈哈,但还是要对曾经努力的自己感谢一下!

还在持续减脂中。

02 致未来的自己

和同行路上的每一个你

讲未来前,我觉得要先讲讲过去,毕业6年,在两家不错的公司(36氪、阿里)先后工作,我特别感激。虽然没有取得多么惊人的成就,但我也扎扎实实地收获了很多的经验、见闻和资源。

36氪对于我来说是什么呢?

是一座学校。有趣的人很多,也遍地都是理想主义者,很像大学期间百花齐放的社团。这里自由、平等、辛苦但充满价值感。在这里我初步践行了对媒体的追求和执念,也结识了太多闪光有趣的人,我很有幸能陪伴它最重要的品牌形象——微信公众号一路长大。

在36氪上市的时候,我在朋友圈有感而发:

阿里对于我来说是什么呢?

是一座战场。在阿里,最常说的词就是「打仗」,就是「拿结果」。但我在阿里收获的远不止所谓工作上的「结果」。在阿里的这两年多,我开始做公益、开始接触表演、开始持续向内探索、开始有了更多自己的生活,这其实都建立在我有一份体面、稳定、持续成长的工作上。

当你储备了充足的粮草,你才能更肆无忌惮地向前冲杀,不是吗?

更何况,阿里有着许多优秀、有才华的同学,我在内网的毕业贴中写道——

不是舍不得一份还算优渥的工资,不是舍不得公司良好的基础福利和工作环境,不是舍不得平台给予的快速成长机会。

最舍不得的是你们,每一个阿里人。

相信在我继续前进的路上,这些朋友仍然无比重要。

PART1 后面会做的几件事

1.自媒体

在去年前女友找工作的时候,一起做过一份职业测试,当时我的理想职业是「时间自由的内容创作者」,而我自己的工作价值排序前三位分别是:「利他主义」、「成就满足」、「多样变化」。

利用内容输出建立影响力,通过采访不同的人和输出自己的思考,影响、帮助、辐射到更多的人,应该是很符合我的职业取向。

我不是说一定能靠这个养活自己,但起码我要做,我要持续做下去。

年初的时候,在B站上认真开始更新自己的视频账号「老姜不将就」,目前的主题是「大厂出走」,这个主题放到现在来看还有一些“前瞻性”。

简单来说,「大厂出走」的愿景是希望通过带大家看到更多跳出「大厂」这个稳定成熟体制的人,并通过他们的生活和选择,来看到人生更多可能性。

这里的「大厂」不限于阿里或是互联网公司,而是泛指一切相对大相对稳定的组织,甚至包括国企和事业编。

简单来说,「大厂出走」的愿景是希望通过带大家看到更多跳出「大厂」这个稳定成熟体制的人,并通过他们的生活和选择,来看到人生更多可能性。

这里的「大厂」不限于阿里或是互联网公司,而是泛指一切相对大相对稳定的组织,甚至包括国企和事业编。

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疯狂扒阿里内网,去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在这里面有一位我印象深刻,他叫沙梓杜,本身是阿里的工程师,身为互联网从业者的他,希望更多普通的互联网人能被看到,而不只有互联网大佬的故事流传,便在离职后进行了「田野调查」式的采访。他从2019年5月6日开始,历时537天,旅居8个城市,深度跟踪采访了20位互联网人,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写了一本书名为《互联网人》。(参考阅读:https://www.huxiu.com/article/502724.html)

我何尝没有这样的梦想呢,出一本书一直是人生清单中的一个未完成项。我在把这个想法和沙梓杜交流时,有被鼓励到:

人生短暂,想做就去做吧!

所以我会在公众号以「大厂出走」的采访对象为基础,更新一个「100个出走的阿里人」系列,到底能做到多少期我不知道,但我希望能一直做下去。

同时,前文也提到,我对「关系」很感兴趣,计划做一档播客,是一档探究人与人关系的访谈式节目。还在筹备中,希望关注人和人的链接、对身边的关系有困惑、想要了解如何更好地处理关系的朋友届时多多关注。

2.其他的尝试

说了那么多宏大的东西,Gap期其实也是一段很好的放空自己,尝试更多有意思的事的时间。无论是一年前对于Gap的想象,或是在洛怀那篇文章的评论区写下的,我都要一一实践。

大概包括了下面几件事:

  • 去广州我一直参与的公益组织「蓝信封」做志愿者,亲手感受给孩子收发信件的喜悦;
  • 去四川浦江的铁牛村亲近自然,体会劳作和农耕的快乐;
  • 去尝试一次脱口秀开放麦,挑战自己一次;
  • 帮朋友策划一场求婚/婚礼(这个得看机会);
  • 走过一些地方,不带有目的,和当地人交流,和当地环境融入,录一些当地的声音做一档节目。

有机会的话,我也会以视频或者文字的方式记录下这些,期待你们和我一起见证哦~

PART2 期待大家如何和我产生连接

如果你读到了这里,或者恰巧滑到了这里,特别感谢也特别荣幸。你有可能在以下这几方面与我产生联系:

1.成为我视频or播客的采访对象。

如果你自己,或者身边有一些从大厂离职后,做了和原来不一样职业的朋友,包括但不限于卖保险、开酒吧、开民宿、做心理咨询、做蛋糕、做房产中介、做up主...

如果你对于关系,任何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伴侣关系、原生家庭、朋友关系、职场关系、公众关系、自我和社会的关系等有一些特殊经历和独特观点。

2.成为我的金主。

Gap期间,可能也是需要挣一点小钱的,在视频和播客的粉丝量没起来前,是没什么资格接广告的,目前只有可能通过一点已有的技能变现:

  • 从业科技媒体和互联网大厂公关多年,能写一些商业分析文章/软文;

  • 拥有丰富的采写经验,可以写人物群像/人物特写故事;

  • 拥有丰富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供应商资源,性价比高;

  • 个人声音较为优质动听,可接一些配音的活;

  • 长期练习非暴力沟通以及非常有同理心,有关于情感、关系、成长人生的困惑可以提供有偿的电话/视频倾听及陪伴。

从业科技媒体和互联网大厂公关多年,能写一些商业分析文章/软文;

拥有丰富的采写经验,可以写人物群像/人物特写故事;

拥有丰富的各种类型的新媒体供应商资源,性价比高;

个人声音较为优质动听,可接一些配音的活;

长期练习非暴力沟通以及非常有同理心,有关于情感、关系、成长人生的困惑可以提供有偿的电话/视频倾听及陪伴。

3.成为我的引路人。

前文有提到,Gap期间也是我探索自己未来职业方向的一个时间。我对于表达创作、自媒体、公益、教育、表演、关系均感兴趣,所以特别想认识下面这些人👇

  • 优秀的自媒体从业者;

  • 有经验的全职公益人;

  • 素质教育或启发式教育类产品从业者;

  • 心理咨询师和人生/关系/成长教练

优秀的自媒体从业者;

有经验的全职公益人;

素质教育或启发式教育类产品从业者;

心理咨询师和人生/关系/成长教练

我也不知道能给大家提供什么,本文的自我袒露算是最大的诚意了吧!

4.成为我的同行人和见证者。

哪怕你和以上的描述都不沾边,但看完上面这些文字和故事,如果对我本人或者做的事感兴趣,觉得这个小伙子还不错,也可以添加我的微信关注我的即刻公众号、B站账号和后续的播客账号,见证我的成长和变化。

希望大家添加微信后有一些简短的自我介绍,不要一句话不说,方便我们后续的连接:

03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差不多写了一万字,完全超乎我的想象。最开始的想法,就是简单的跟大家说一声,我离职了,仅此而已。

但回顾这两个月我个人生活的变化和经历的事情、思考、感受,我才发现如此之多,所以哪怕这篇文章仅仅作为我个人这60天的回顾,也意义非凡。

文章前面我写的很顺畅、很快乐,因为都是我亲身经历的,记录下来让我更清晰。文章后面写到未来要做的事,我列了很多,其实有明显的「压力」和「紧张」,因为我感觉给自己「塞」了很多任务,甚至列了一些Flag。而仿佛都要在这半年内完成。

我知道这不现实,但还是写下来了,因为这篇文章不只是我离职的纪念,更是我开启未来可能5-10年生活的一个标志。无论以后我是否会回去上班,抑或做什么样的职业,或者我想做的事情发生了变化,但这些感受和经历,都切切实实的存在着,那些关键词,是不会变的。

于是我在阿里内网的离职贴上写道:

离开阿里,是我一次新的启程。

路刚刚开始,告诉自己,不要急。

我在离职的时候送了每个同事一张卡片,上面印有我之前旅游和日常拍摄的一些照片,并配上了我的关键词解读:

(这个想法来自阿里的师兄闫彬彬,卡片文案亦有参考,他的B站账号是@木木三的人生体验,在此表示感谢)

同样,上面的话送给大家,作为本文的结尾:

很高兴,遇见你

长路漫漫

愿你不疾不徐

按照自己的节奏与世界起舞

常联系

(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