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刷屏 千万阅读量的背后有哪些成功经验?

原标题:《“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刷屏 千万阅读量的背后有哪些成功经验?

昨天下午3:35,“浙江宣传”发布了《“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截至今天早上6时,阅读量达到1528万,点赞量达到15.5万,有32463条读者留言。

据鲸平台了解,“浙江宣传”公众号自5月30日成立至今,仅仅过去半年。是如何做到短时间内这么大影响力呢?

内容特点:“短”“实”“新”

5月30日,认证主体为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虽然公众号起步晚,但是发展的脚步一点都不慢。首日上线的公号文《今天,重温16年前的一篇序言》阅读量10万+,点赞超过790,《我们来了!》也收获了超过6.3万的阅读量和821个点赞。

在其中一篇推文中,“浙江宣传”透露,开通公众号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用互联网思维推动宣传工作创新,通过多发声、多参与来展示浙江好形象,并产生传播力和影响力。它还有一个富有诗意的评论名——“之江轩”,“之江”代表浙江,“轩”取“宣”的读音。

《之江新语》中的《文风体现作风》曾指出,好文章要用尽可能少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最要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文。从“浙江宣传”的推文来看,可以用“短”、“实”、“新”来概括其内容特点。

短:在信息极度爆炸的时代,想要抓住一个“不耐心“的读者,必须要用更短的时间和更高效的方式向受众传递信息。“浙江宣传”的文章《“越牛”为啥这么牛?》、《“搞理论“也要能”出圈”》 等标题短小精悍,通过营造反差感的标题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并且仅用300-500字就把一件事说清说透,深文浅说,足见功底。

实:“浙江宣传”很少展示文字技巧,更多的是体现城市建设服务的成果。如浙江正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步行15分钟即可到达至少一个公共文化场馆;想做志愿者怎么办?登录“志愿浙江”应用……此外,“浙江宣传”善于亮出思辨性的观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也要善于发声”、“要摒弃为了出圈而出圈的博人眼球和哗众取宠”。开门见山地展示城市建设成果,不摆“官架子”,做“言之有物”的“营养型”政务账号,是 “浙江宣传”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新:浏览“浙江宣传”的每一篇推文,没有发现蹭热点的现象,但所讨论的话题都围绕浙江新发展下面临的问题:怎么让《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这种理论作品出圈,迭代升级数字化改革体系架构具体如何实现,如何通过研究浙江文化的历史与现状增强文化软实力等等,文风清新,方向明确,牢牢抓一个主题:求新求变,让群众知道浙江发展的新方向,新动力和新措施,更好地把握浙江发展脉搏。

接地气的表达,力求“说人话”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教授韦路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打通舆论引导“最后一公里”》的演讲中,分享个人关于“浙江宣传”的传播创新的体会,在他看来,“浙江宣传”的成功之道中,重要的一点是:接地气表达“。他认为,浙江宣传主要从三个方面力求“说人话”。

第一,起好标题。

这是我们很多主流媒体在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非常具体、非常技术的问题。我们如何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特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制作传播效果好的标题,确实是一个重要问题。浙江宣传曾发文表示,希望文章的标题能够短小精悍,他们也确实做到了。随手翻开,《和合的世界意义》《中国茶何以入人类非遗》《三读“宋韵”》……文章标题无不精炼。

第二,写好句子。

“浙江宣传”的句子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用短句。

例如,《为何说“强起来”是中国的必答题?》一文用了几个非常短的句子,高度凝练、特别有力地表达了主题思想。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让人能看懂,如果句子写得太长,就会导致大家看不懂,不想看。

二是多出金句。

“佩洛西窜访是一颗‘棋子’,中美大国博弈是一盘‘棋局’。中国既不会落入圈套成为棋子,也不会为了一颗棋子掀翻整个棋盘。”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下棋比喻,把当时非常复杂的问题分析得丝丝入扣,让网民认识到,应该更多地从大局考虑,更加理性地对待这个突发事件。

注重句句上口。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就是写话。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文章要让人读起来像讲话一样,朗朗上口。如果一篇文章大家读不下去,它肯定不是一篇好的文章。

第三,用好网梗。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利用网梗把故事讲得更好,是主流舆论宣传非常值得努力的一个方向。

为什么要用网梗?其实网梗跟热点一样,也反映了民心,甚至更加直接地体现了社会焦虑和精神痛点。浙江宣传曾发文表示,也曾困惑于洋洋洒洒写下几千字,却无人问津,连个点赞也没有。天天发表自认为很专业的高见,却无人互动。文中写到:最终,一篇关于志愿军战士的长篇评论给我带来了突破。这篇评论我结合了自身采访老战士的经历,加上各种网络故事梗的叙事风格转变,成就了我在微博里的第一篇百万爆款内容。看着几百条网友留言,我第一次感到,只有痛下决心,真正到网络里摸爬滚打,真正让自己由内而外去磨掉一层皮,才能跟上互联网传播的潮流。

最后是用真心互动。在这方面,现在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和政务公号都做得越来越好。正如“浙江宣传”的一篇文章所强调的,“没有互动的新媒体就没有灵魂”。在新媒体时代,如果我们还是使用单向的、线性的、一对多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进行传播,肯定无法获得成功。

当过记者干过总编辑的宣传部长

浙江宣传,顾名思义,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的官方平台。现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1972年1月生),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委宣传部长之一。

1996年,王纲从杭州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浙江日报工作了17年。官方履历显示,他曾任浙江日报科教卫新闻部副主任兼嘉兴记者站站长,新疆都市报副总编辑,浙江日报采访中心经济新闻部副主任、温州分社社长、采访中心副主任兼文化新闻采访部主任,钱江报系社委会委员、今日早报总编辑,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兼浙报传媒控股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报社工作多年,王纲十分重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他曾撰写或与人撰写了《离互联网硝烟再近一点》《新媒体创新的七个碎片化思考》《寻找传媒的新翅膀》等文章,发表在《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实践》等期刊杂志上。2009年,浙报集团提出“全媒体、全国化”战略,是国内最早一批推进全媒体转型的党报集团之一。王纲认为,传统媒体只有通过跨媒体发展和市场化改革,才能转型升级。

2011年12月,在一场探讨传统媒体如何化“危”为“机”的高峰论坛上,时任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王纲交流传媒业发展改革,提出传统媒体应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全面推进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转型。“实际上在互联网的压迫下,中国的报纸从产业角度,才真正第一次和世界的报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互联网帮助中国报业以最快的速度在同一起跑线上进入了全球化的竞争。”王纲表示。

2015年,王纲任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任职两年后,于2017年转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2018年3月,王纲又同时担任浙江省委办公厅主任。

2019年12月,王纲调任浙江省湖州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当年12月25日上午,浙江省湖州市委召开市级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宣布:王纲同志任中共湖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湖州市市长候选人。

2020年4月,王纲当选湖州市市长,2021年10月,他任湖州市委书记。

2022年4月24日,王纲出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中国社会科学网、政事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